在職業生涯的起點,我們總會遇到那些伸出援手的前輩。他們不僅是業務上的導師,更是職場價值觀的塑造者——讓我們懂得堅持、學會負責、勇于傳承。以下,來自四位同事的真實故事,記錄了他們與第一位職場“貴人”的溫暖瞬間。 采購部 | 王海龍:灰色身影里的力量 剛接手原藥采購時,我最怕接到儲運部的電話:“標簽信息不完整、外觀顏色不符、原藥結塊……”尤其是標簽問題,幾乎次次被提。有些批號模糊得像被橡皮擦過,而電話那頭的供應商總是敷衍:“你們又沒提前說。” 直到有一天,孟經理在辦公室門口叫我:“海龍,來坐一會兒。”她穿著灰色的工裝,指尖壓著一張寫滿字的讓步放行單,語氣溫和卻有力:“標簽就是原藥的身份證,缺一個信息,我們怎么收?”她輕輕摩挲紙面,“每一個簽字,都是一次教訓。我們不是要跟對方吵架,而是要讓他們明白:規矩,是對雙方負責。”陽光從她耳后灑進來,工裝領口染成暖褐色——那一刻,我忽然懂了什么叫“柔韌的力量”。 一年后,臺賬本早已卷邊。我們總結話術、完善發貨要求、反復溝通,廠家的回復終于從敷衍變成:“收到,按貴司要求改”“請放心,會和齊魯工裝一樣規范”。今年,標簽問題只出現一次,對方電話比我投訴還早:“我們馬上補說明,你們的規矩,我們忘不了。” 有些堅持,終會像工裝上的褶皺,一寸寸刻進歲月里。 外貿一部 | 曹偉:她的鼓勵,是我勇氣的起點 剛接觸農藥國外登記時,我像個無頭蒼蠅。各國法規復雜、流程陌生,我看得頭暈卻不敢出聲。郭姐一眼看穿我的窘迫,主動走過來:“沒關系,我剛來時也一樣。”她從基礎講起,把十幾年經驗凝成一句句叮囑,甚至親自帶我整理文件、標注重點。 有一次,我因理解偏差填錯登記項。她沒批評,反而拉來椅子坐在我旁邊:“這個細節的確容易混,我當初也踩過坑。”她一條條解析法規、示范修改,最后說:“慢慢來,你可以的。”那句話像顆釘子,定住了我慌亂的內心。 如今我也能獨當一面,卻始終記得她說的:“真正的專業,不是不犯錯,而是肯復盤、敢請教。”謝謝郭姐,用耐心照亮我最初的路。 市場部 | 王旻嬋:細節見真章,溫柔見人心 六年前我剛進華星,連辦公系統都不熟。王穎姐一步步教我操作,講標簽設計要點、歸檔規范,語氣始終平和。“新人最怕細節出錯,”她說,“所以每一步都要記錄、復核。”她還悄悄補上一句:“犯錯不可怕,學會復盤才能成長。” 第一次獨立設計標簽時,她陪在我身邊反復核查。發現漏洞,她先指出問題,再演示修正:“你看,如果顏色標注再加區分度,是不是更醒目?”沒有責備,只有引導。 她常講:“要把同事當家人。”如今我也開始帶新人,總會想起她的眼神和那句:“成長不怕慢,就怕站。”所謂傳承,大概就是把她給我的溫暖,繼續傳遞下去。 銷售一部 | 鮑傳奇:溫暖,是職場最好的見面禮 一年前的我,還是個茫然無措的職場小白。面對新任務常不知所措,說話都帶著緊張。付姐從我入職第一天就伸出雙手:領我熟悉環境、幫我安排住宿,甚至抽空陪我們采買日用,細致得像位長輩。 工作上我更常求助她。無論多忙,她總會停下手邊的事,一句“你來,我教你”讓我瞬間安心。她清楚我的能力邊界,總安排適合我的任務,既給挑戰、又給支撐。 記得有一次我情緒低落,她察覺到,特意泡了杯茶放在我桌上:“慢慢來,公司就是另一個家。”她沒有高高在上的架子,只有真誠的包容。感謝付姐,讓我在陌生的城市,感受到第一縷溫暖。
撰稿:王海龍、曹偉、王旻嬋、鮑傳奇